篇2:诗词经典美文 第1周 教学目标
篇2:诗词经典美文第1周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学前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教材小册子;2、学生背诵诗词美文精选下册1—6课; 活动过程:(一)导课:整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体感知这五首古代诗词,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1—4页,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生自由读诗。2.同学们看你们读的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3.4.5.6.7.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生齐读 指导学法读顺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看插图,查资料,展开想象,借助工具书)(三)交流感悟,品读诗句1.出示课件,同学们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习古诗词。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准备表演。3.学生交流,准备。4.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期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第2周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三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诗词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2、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什么吗?”生答“诗仙”。教室问:“那你们知道谁被称为“诗圣”吗?今天我们将欣赏到他的作品,他就是杜甫。”二、自由诵读,整体赏析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可以选择一首来读。3.教师纠正读音和语调。4.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首诗,并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这两首诗大体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标出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开始吧!5.各抒己见,阐述诗意。三、再次朗读,熟练成诵 学生自由展示朗诵古诗。四、总结杜甫不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圣。他的血脉感情总是随着国家的命运跳动,他的诗中有很多都渗透着强烈执着的爱国之情。请大家课后多读读杜甫的诗篇,进一步去感受杜甫、理解杜甫,好吗?第3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2.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了唐代诗人的古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宋代几位诗人的作品。宋代的诗人你了解哪些呢?学生回答(可能会答苏轼,苏洵,王安石、辛弃疾等)请同学们打开第9页至17页。二、初读古诗词 1.自读古诗。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学生自读。3、指名朗读。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三、感悟诗意学生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诗意。四、诵读比赛1.挑选这几首古诗中你最喜欢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2.学生准备,练习。3.朗诵比赛。五、小结总之,苏轼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通过诵读活动,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学生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文化智慧支撑起他们的人格脊梁,让经典诗文的馨香溢满我们的校园!第4周教学目标1、吟诵苏轼的6首诗词。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3、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时,进而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2、体会诗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学生自由发言,对苏轼的了解。三、欣赏苏轼的作品《浣溪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子由渑池怀旧》《卜算子》《临江仙》《定**》。四、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3、由学生推荐朗读教好的同学诵读。五、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你喜欢的一首诗词,可以相互讨论帮助,教师提醒重点。引入画面赏析,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点评,最后点出某一首诗的意境,最后个人吟诵。六、布置作业背诵古诗,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十条。第5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2、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 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春眠不觉晓”——“日出江花红似火”——“竹外桃花三两枝”——“不知细叶谁裁出”——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二、以读为主品味诗韵(一)初读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5.指名读,再评价。(二)细读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春景吗?(播放视频画面)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现在,我们就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并结合注释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4.用引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师说诗意,生对出相应的诗句。)(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你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四)研读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2.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三、连接教材丰富认知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诗人,就常到诗词美文精选中有很多古诗等着我们去诵读、去感悟、去积累呢!第6周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欧阳修吗?今天我们来欣赏欧阳修的作品。(出示古诗)出示诗词1、指名读读诗题。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2、指名读。3、集体读。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了什么?2、感受诗句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2、同桌比赛背。3、带有动作朗诵。第7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学生达到流利地朗读诗词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作品,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他的作品。《蝶恋花》、《木兰花》、《浪淘沙》、《青玉案》。二、分小组,朗读,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学生在班上展示。教师指导:*读的要求: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三、朗诵比赛进行朗诵比赛,可以个人,可以小组。四、教师总结第8周教学目标1、读《咏柳》《春日》《木兰花》,了解大意。2、、熟读成诵。3、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美文欣赏1、读《咏柳》《春日》(1)初读(读通、读中感受、背诵)(2)了解古诗大意。(3)找出古诗中名句。2、赏《木兰花》(1)初读,多读,读通(2)熟读成诵(3)名句三、总结让我们走进经典,爱上经典,诵读经典,做有内涵的中国人。第9周教学目标1、学习《苏幕遮》《御街行》,了解大意,感受诗词意境美。2、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接着走进古典文学,去感受诗词的美丽和精深。二、学习过程1、自读《苏幕遮》2、多读,感悟3、意思分析4、熟读成诵5、学习《御街行》(1)初读,读通顺(2)反复读(3)赏析三、展示诵读四、教师总结第10周教学目标1、赏析《千秋岁》《一丛花》《天仙子》《青门引》,了解张先。2、熟读成诵。3、感受古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在我国古代,涌现出了大批的诗人,文学家,今天,让我们走近张先,去了解他的作品。二、学习古诗1、赏析《千秋岁》(1)初读(2)反复朗读(3)师带领赏析(4)这首《千秋岁》写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2、学习《一丛花》《天仙子》3、自读赏析《青门引》。三、自由交流感悟,关于诗词,关于作者。四、总结五、布置作业熟读背诵古诗词。第11周教学目标1、理解《渔家傲》《凤凰台上忆吹箫》,了解大意。2、熟读成诵。3、了解诗人李清照。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位女诗人的作品,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 介绍诗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二、学习古诗词1、学习《渔家傲》(1)初读古诗(2)熟读成诵(3)简析古诗词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2、学习《凤凰台上忆吹箫》(1)师范读(2)生初读(3)赏析(4)背诵三、总结第12周教学目标1、学习赏析刘永作品《蝶恋花》、《采莲令》、《雨霖铃》。2、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古诗词1、初读,读通顺2、师范读3、学生朗读,熟读,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5、师生共同赏析。6、试着背诵三、教师总结四、布置作业第13周教学目标1、走近诗词,增加积累,扩充知识面,激发兴趣。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诵读水平。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诗歌朗诵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2、诗歌朗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走近诗歌1、学生分组完成诗歌的搜集,可以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找出你自己喜欢的诗句。2、小组讨论完成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归类,可以分别分为以下几种:(1)有关描写山的古诗句;(2)有关描写水的古诗句;(3)有关描写花的古诗句;(4)有关描写草的古诗;(5)有关描写树木的古诗句;(6)有关描写日、月的古诗句;(7)有关思乡的古诗句3、展示古诗词(各组分别展示自己总结的古诗词对垒,看看那组最优秀,评出优胜者)二、走进古诗词(一)人物竞猜教师以ppt的形式出古诗里的名句或典故,文学常识等,让学生猜作品涉及到的人物典故,此项设计15个小题,每题10分,每组轮流各一道必答题,后抢答。(二)说一说1、名句接龙,模仿词语接龙的方式,教师出上句或下句,学生对出相应的句子。(以上两个环节中,学生则是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时间到后立即停止,其他成员不得补充。)(三)考一考同学们根据ppt提供的要求背诵诗歌或填词语,这个环节分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说出符合条件的词语和诗句,必答题按小组依次轮流,抢答题则按照在老师说开始后,以最先举手者优先。(四)诵读评比。各小组积极准备,各小组推荐一名成员,以诵读的方式展示古诗词,读后评出优胜者。(同时强调朗读的技巧,注意读时的音节、重点字、情感的突出等。)(五)各小组在出示的诗歌或自选一首诗集体朗诵,限定一首。(四、五两个环节整个过程中的评委由各组的评价组长担任,本组展示时本组评价组长不参与打分。并选两名学生汇总分数。)三、教师小结总之,苏轼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通过诵读活动,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学生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文化智慧支撑起他们的人格脊梁,让经典诗文的馨香溢满我们的校园!第14周教学目标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做一个最好的你》诵读录音,引出“诵读的定位 ” 何谓“诵读”,它既包含有朗读的基本特征,又合理运用了朗诵的相关手段,它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诵读注重在读中想像、体会,想像描绘的情境,捕捉每篇课文特有的语感,将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融进诵读的声音,使之生动丰满,引人入胜。第二:诵读的前提是多读熟读。古人云“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读的过程中,一次次体会,一次次理解,课文的语言连同它丰富的内涵,自然而然会烙在人的脑海里,让人铭记不忘。第三:诵读讲究音韵节奏的变化。结合具体语境使节奏、声调相应地富于变化,准确生动地表现课文的内容与情感,在声音形象上体现出美感。三、按照诵读的要求,学生自由诵读。(一)准确认读词句,整体感知课文.(二)透彻理解内容,感悟思想情感。(三)用心内化传情,实现语言积累。四、美文诵读欣赏 : 学生诵读展示五、课堂小结(略)六、结束语:诵美文,学做人。今日的诵读,仅仅是个美好的开端,希望同学们每天都置身于琅琅的诵读中,将诵读进行到底。第15周教学目标1.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到目前已经欣赏了本册古诗词美文,今天来个朗诵比赛。二、学生开始准备,可以个人,可以分组。可以朗诵古诗词,可以朗诵美文篇。三、比赛朗诵(1)学生朗诵。(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四、教师总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