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篇2:诗词经典美文 第1周 教学目标

0 348
篇2:诗词经典美文

第1周

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学前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教材小册子;

2、学生背诵诗词美文精选下册1—6课; 活动过程:

(一)导课:

整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体感知

这五首古代诗词,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1—4页,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生自由读诗。2.同学们看你们读的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3.4.5.6.7.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生齐读 指导学法

读顺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看插图,查资料,展开想象,借助工具书)

(三)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1.出示课件,同学们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习古诗词。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准备表演。3.学生交流,准备。

4.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期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第2周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三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诗词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什么吗?”生答“诗仙”。

教室问:“那你们知道谁被称为“诗圣”吗?今天我们将欣赏到他的作品,他就是杜甫。”

二、自由诵读,整体赏析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可以选择一首来读。3.教师纠正读音和语调。

4.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首诗,并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这两首诗大体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标出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开始吧!

5.各抒己见,阐述诗意。

三、再次朗读,熟练成诵 学生自由展示朗诵古诗。

四、总结

杜甫不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圣。他的血脉感情总是随着国家的命运跳动,他的诗中有很多都渗透着强烈执着的爱国之情。请大家课后多读读杜甫的诗篇,进一步去感受杜甫、理解杜甫,好吗?

第3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唐代诗人的古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宋代几位诗人的作品。宋代的诗人你了解哪些呢?

学生回答(可能会答苏轼,苏洵,王安石、辛弃疾等)请同学们打开第9页至17页。

二、初读古诗词 1.自读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

三、感悟诗意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诗意。

四、诵读比赛

1.挑选这几首古诗中你最喜欢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准备,练习。3.朗诵比赛。

五、小结

总之,苏轼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通过诵读活动,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学生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文化智慧支撑起他们的人格脊梁,让经典诗文的馨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第4周

教学目标

1、吟诵苏轼的6首诗词。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3、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时,进而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诗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学生自由发言,对苏轼的了解。

三、欣赏苏轼的作品《浣溪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子由渑池怀旧》《卜算子》《临江仙》《定**》。

四、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教好的同学诵读。

五、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你喜欢的一首诗词,可以相互讨论帮助,教师提醒重点。引入画面赏析,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点评,最后点出某一首诗的意境,最后个人吟诵。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十条。

第5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以诗会友

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 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日出江花红似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

二、以读为主

品味诗韵

(一)初读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二)细读

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春景吗?(播放视频画面)

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现在,我们就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并结合注释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

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

4.用引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师说诗意,生对出相应的诗句。)

(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你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

(四)研读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2.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

三、连接教材

丰富认知

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诗人,就常到诗词美文精选中有很多古诗等着我们去诵读、去感悟、去积累呢!

第6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欧阳修吗?今天我们来欣赏欧阳修的作品。(出示古诗)出示诗词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了什么?

2、感受诗句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朗诵。

第7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学生达到流利地朗读诗词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作品,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他的作品。《蝶恋花》、《木兰花》、《浪淘沙》、《青玉案》。

二、分小组,朗读,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学生在班上展示。教师指导:

*读的要求:正确、通顺、有感情。

*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

三、朗诵比赛

进行朗诵比赛,可以个人,可以小组。

四、教师总结

第8周

教学目标

1、读《咏柳》《春日》《木兰花》,了解大意。

2、、熟读成诵。

3、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美文欣赏

1、读《咏柳》《春日》

(1)初读(读通、读中感受、背诵)(2)了解古诗大意。(3)找出古诗中名句。

2、赏《木兰花》(1)初读,多读,读通(2)熟读成诵(3)名句

三、总结

让我们走进经典,爱上经典,诵读经典,做有内涵的中国人。

第9周

教学目标

1、学习《苏幕遮》《御街行》,了解大意,感受诗词意境美。

2、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接着走进古典文学,去感受诗词的美丽和精深。

二、学习过程

1、自读《苏幕遮》

2、多读,感悟

3、意思分析

4、熟读成诵

5、学习《御街行》(1)初读,读通顺(2)反复读(3)赏析

三、展示诵读

四、教师总结

第10周

教学目标

1、赏析《千秋岁》《一丛花》《天仙子》《青门引》,了解张先。

2、熟读成诵。

3、感受古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在我国古代,涌现出了大批的诗人,文学家,今天,让我们走近张先,去了解他的作品。

二、学习古诗

1、赏析《千秋岁》(1)初读(2)反复朗读(3)师带领赏析

(4)这首《千秋岁》写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

2、学习《一丛花》《天仙子》

3、自读赏析《青门引》。

三、自由交流感悟,关于诗词,关于作者。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古诗词。

第11周

教学目标

1、理解《渔家傲》《凤凰台上忆吹箫》,了解大意。

2、熟读成诵。

3、了解诗人李清照。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位女诗人的作品,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 介绍诗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学习古诗词

1、学习《渔家傲》(1)初读古诗(2)熟读成诵(3)简析古诗词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学习《凤凰台上忆吹箫》(1)师范读(2)生初读(3)赏析(4)背诵

三、总结

第12周

教学目标

1、学习赏析刘永作品《蝶恋花》、《采莲令》、《雨霖铃》。

2、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词

1、初读,读通顺

2、师范读

3、学生朗读,熟读,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

5、师生共同赏析。

6、试着背诵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第13周

教学目标

1、走近诗词,增加积累,扩充知识面,激发兴趣。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诵读水平。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诗歌朗诵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2、诗歌朗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歌

1、学生分组完成诗歌的搜集,可以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找出你自己喜欢的诗句。

2、小组讨论完成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归类,可以分别分为以下几种:

(1)有关描写山的古诗句;(2)有关描写水的古诗句;(3)有关描写花的古诗句;(4)有关描写草的古诗;(5)有关描写树木的古诗句;(6)有关描写日、月的古诗句;(7)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3、展示古诗词(各组分别展示自己总结的古诗词对垒,看看那组最优秀,评出优胜者)

二、走进古诗词

(一)人物竞猜

教师以ppt的形式出古诗里的名句或典故,文学常识等,让学生猜作品涉及到的人物典故,此项设计15个小题,每题10分,每组轮流各一道必答题,后抢答。

(二)说一说

1、名句接龙,模仿词语接龙的方式,教师出上句或下句,学生对出相应的句子。(以上两个环节中,学生则是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时间到后立即停止,其他成员不得补充。)

(三)考一考

同学们根据ppt提供的要求背诵诗歌或填词语,这个环节分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说出符合条件的词语和诗句,必答题按小组依次轮流,抢答题则按照在老师说开始后,以最先举手者优先。

(四)诵读评比。各小组积极准备,各小组推荐一名成员,以诵读的方式展示古诗词,读后评出优胜者。(同时强调朗读的技巧,注意读时的音节、重点字、情感的突出等。)

(五)各小组在出示的诗歌或自选一首诗集体朗诵,限定一首。(四、五两个环节整个过程中的评委由各组的评价组长担任,本组展示时本组评价组长不参与打分。并选两名学生汇总分数。)

三、教师小结

总之,苏轼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通过诵读活动,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学生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文化智慧支撑起他们的人格脊梁,让经典诗文的馨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第14周

教学目标

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做一个最好的你》诵读录音,引出“诵读的定位 ” 何谓“诵读”,它既包含有朗读的基本特征,又合理运用了朗诵的相关手段,它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诵读注重在读中想像、体会,想像描绘的情境,捕捉每篇课文特有的语感,将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融进诵读的声音,使之生动丰满,引人入胜。

第二:诵读的前提是多读熟读。古人云“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读的过程中,一次次体会,一次次理解,课文的语言连同它丰富的内涵,自然而然会烙在人的脑海里,让人铭记不忘。

第三:诵读讲究音韵节奏的变化。结合具体语境使节奏、声调相应地富于变化,准确生动地表现课文的内容与情感,在声音形象上体现出美感。

三、按照诵读的要求,学生自由诵读。

(一)准确认读词句,整体感知课文.(二)透彻理解内容,感悟思想情感。

(三)用心内化传情,实现语言积累。

四、美文诵读欣赏 : 学生诵读展示

五、课堂小结(略)

六、结束语:诵美文,学做人。今日的诵读,仅仅是个美好的开端,希望同学们每天都置身于琅琅的诵读中,将诵读进行到底。

第15周

教学目标

1.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到目前已经欣赏了本册古诗词美文,今天来个朗诵比赛。

二、学生开始准备,可以个人,可以分组。可以朗诵古诗词,可以朗诵美文篇。

三、比赛朗诵

(1)学生朗诵。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四、教师总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25-3-7 07: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板块

美图秀

热门活动

热门推荐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闽ICP备2024065521号-4

GMT+8, 2025-5-9 19:03 , Processed in 0.0679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